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碳”为观止 首个“碳中和”采油厂诞生记

发布于: 昨天
已被浏览: 16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7月25日,在冀东油田高66X1断块碳驱油碳埋存试验项目现场,冀东油田陆上第三工区员工郭玮和同事正在开展气驱井日常巡检,以确保注气平稳进行。

  作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实践,冀东油田紧扣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以“节能降耗、清洁能源替代、碳回收循环利用”为核心路径,着力构建油气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的特色转型模式。6月,该油田陆上作业区顺利通过“碳中和”认证,成为中国石油首个获得“碳中和”认证证书的采油厂级单位,标志着其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优化布局 让能耗一降再降

  7月14日,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高尚堡油田河东地区北部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试验工程橇装压缩机顺利完成吊装就位,正式进入工艺仪表安装关键阶段。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节能降耗,更离不开场站的优化重构和科学布局。

  近年来,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以“一个应用、两个减少、三个降低、四个实现”为核心方针,对现有井口工艺与场站布局进行系统性优化,累计关停转油站7座、计量间185座,合并及关停注水站7座,停运配水间16座,减少各类管道总长323千米,站场负荷率较改造前显著提升,整体能耗较历史高峰期下降44.9%,为油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该作业区聚焦“简化工艺流程”核心目标,通过合并冗余站点、精简管线网络,从源头减少能源损耗与碳排放。摒弃传统“分散式”布局模式,采用“集中管控+智能调配”新理念,将原本分散的转油、计量、注水等功能进行模块化整合。改造后,单井集输流程缩短近40%,管线维护成本降低30%。

  “过去,计量间星罗棋布,单是日常巡检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改造后,智能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还减少了4个巡检班组的工作量。”陆上作业区物联网建设及信息技术应用二级工程师卢昕介绍说。

  清洁替代 让能量追风逐电

  7月23日,在冀东油田高13平台,陆上作业区首席技师赵蒙正带领班组员工对多元微电网示范平台进行“四化”生产现场建设。“高13平台微电网已累计发电89万千瓦时。这巨大的数字展示出我们探索的这条适合老油田绿色转型之路是正确的。”提起能源替代成效时,赵蒙如是说。

  说到清洁能源替代,不得不提陆上作业区分布式自发自用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是目前中石油最大的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4430.48万千瓦时,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陆上作业区同步构建“多元微电网+余热利用+光热替代+清洁能源车辆”多能互补模式,率先更换8台清洁能源车辆用于巡检运输,配套建设充电桩3座,实现了油区短途运输“零排放”。大力推广节能型抽油机、抽油机半直驱永磁同步拖动装置、注水泵直驱装置等高效设备454台套,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系统能效。数据显示,改造后,各生产系统能效提升了18.5%,年节电达657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支出400余万元。

  “目前,我们已完成储罐光热补能系统改造,利用太阳能为原油储罐加热,替代传统电加热模式。”陆上作业区生产建设保障中心主任刘中良说。

  回收循环 让能源再生重生

  7月24日22时,在陆上作业区工艺研究中心二楼会议室里,技术骨干杨小亮正带着技术团队边喷着驱蚊药边分析数据。“我们要不断优化二氧化碳注入工艺,精准调控注入参数,确保每一口井都能实现最佳的驱油与埋存效果。”杨小亮不停叮嘱道。

  近年来,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持续采取二氧化碳吞吐措施。该措施是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利用其溶胀、降黏等特性,提升原油流动性能,改善油水流度比,从而有效开采特高含水油藏中的剩余原油。历经不断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累计实施二氧化碳吞吐达3875井次,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61万吨,成功实现增油146万吨,不仅提高了原油产量,还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能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该作业区进一步开启绿色征程,启动碳驱油碳埋存先导试验。技术人员立足目标油藏地质及流体特点,针对二氧化碳混相驱开展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油藏类型气驱作用机理、驱油效率等关键参数,形成了不同气驱介质不同油藏类型方案研究技术流程,构建了不同开发模式下的技术政策优化指标体系,支撑了高66X1断块CCUS气驱提采先导试验方案的精细研究。目前,该先导试验通过精心部署4口注入井,每日可将120吨二氧化碳埋存于地下。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通过二氧化碳驱油,进一步挖掘油藏潜力。目前,项目正在实施阶段,已提升原油采收率1.19%。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太阳能、风能、储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推进智慧能源网建设,打造碳循环碳回收示范区,加力向‘负碳作业区’目标迈进。”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经理石琼林说。

本文关键字: “碳”为观止 首个“碳中和”采油厂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