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长庆油田:以节地“减法”换发展“加法”

发布于: 15小时前
已被浏览: 17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11月的鄂尔多斯盆地,寒风吹彻黄土塬。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国内陆上油田最大的丛式井组采油平台白409鏖战正酣。74口开发井紧凑有序地依托2个井场高效部署,较传统分散布井模式减少用地430余亩,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面积。

  “我们按年度、分单位下达用地控制任务,激活了土地资源潜能,‘十四五’以来,累计节约用地近1.2万亩。”长庆油田土地管理科科长彭毅鑫告诉记者。秉持“惜土如金”的理念,长庆油田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始终坚守“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利用与管理并行”的原则,在油气开发与土地保护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逐步形成了独具长庆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闲置地变身“绿色能量场” 年均盘活320个老井场

  在宁夏广袤的戈壁上,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曾经闲置的废弃井场如今换上了“新装”——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长庆油田破解发展困境的主动作为。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日趋完善,油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愈发紧缺。同时,大量老井场油气开采结束后,二次开发利用价值有限,“用地难、盘活难”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突出瓶颈。

  立足于宁夏区域充足的光照资源与便利的电网接入条件,采油三厂率先探索废弃井场再利用模式,将绿色能源开发与土地盘活有机结合。通过实地勘测、科学规划,对废弃井场的场地条件、地质结构进行全面评估,因地制宜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

  “每一块光伏板的铺设,都是对土地价值的重新挖掘。”采油三厂土地管理办公室员工刘达为说。从2022年至今,采油三厂已在宁夏区域建成并投运97座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些电站错落分布在戈壁上,既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也给油田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除了发展新能源,长庆油田还在老区块油气挖潜上做足文章。重新梳理老区块的地质资料,运用先进勘探技术精细研判剩余油气储量分布,在老井场开展新钻、扩边、加密布井作业,让老场地持续产出“新油气”。

  数据显示,长庆油田年均利用老井场320个,累计节约用地950余亩,在有效动用油气剩余可采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新增用地需求,实现了资源开发与土地节约的良性循环。

  立体布局锻造“节地样板” 连续4年用地量递减5%

  两个月前,国内首座立体布置联合站——岭四联合站投产见效。该场站打破“平面铺开、粗放占用”的固有模式,用地直接节约34%。走进联合站,不见传统站场零散分布的设备与管线,映入眼帘的是集成化的模块设施、有序排布的立体管网,既美观整洁,又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

  如果说老土地盘活是“存量挖潜”,那么新场地建设则是“增量优化”。近年来,长庆油田在新产能建设中,始终坚守“用最少的井场动用最多的油气储量、用最小的土地面积建最大的油气产能”的节地理念。从传统的“一区一井”发展模式,到如今大平台作业模式下的“一区多井”发展模式,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油气资源实现效益开发。华H100平台以30亩土地坐拥31口水平井,创下亚洲单平台布井数量纪录,有效节约土地100余亩。

  “节约用地不是简单的‘少占地’,而是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彭毅鑫介绍道。长庆油田在新场地规划之初,就组织地质、工程、环保、土地等多专业团队联合论证,优化井位布局、站场选址与管线走向,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用在“刀刃上”,既保障产能建设需求,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

  数据显示,长庆油田用地量连续4年在前一年用地量基础上下降5%,累计节约土地1.2万亩,做到了用“节地减法”换来“效益加法”。

  智慧平台突破“用地迷局” 4.4万宗土地实现可追踪

  土地资源分布广、类型杂、信息多,如何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长庆油田给出的答案是:数字赋能,让土地管理“看得见、摸得着、管得好”。

  11月22日,采油八厂生产保障部员工于祥国轻点鼠标,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输入目标区域关键词,屏幕上立即精准调出该区域宗地的详细数据。

  “以前查土地信息,得在堆积如山的纸质台账里翻找比对,还得跑档案室、去现场核实,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两三天。现在登录系统,信息一键直达、一目了然,效率提高了不止10倍!”于祥国指着屏幕上清晰的宗地电子档案感慨道。

  这一高效场景的实现,源于2025年初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长庆油田全面上线运行。为突破土地信息分散、查询烦琐、管理粗放的“用地迷局”,长庆油田历时2年多,对全油田44507宗土地的基础信息、合同文件、变更记录、现场影像等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标准化录入,构建起覆盖全油田的土地资源“数字档案库”。

  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规范了管理流程。通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长庆油田实现了土地从规划、征用、使用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一笔土地相关业务都能在线上规范流转、全程留痕,有效防范了管理风险。同时,系统还能实时统计土地利用效率、节约用地数量等关键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从长远发展来看,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节地降本”,成为长庆油田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抓手。土地资源的高效盘活,让油田有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化改造等领域,推动生产模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种以节地“减法”换发展“加法”的实践,为油田在资源约束、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探索出一条“空间集约、产能高效、生态友好”的发展新路。

本文关键字: 长庆油田:以节地“减法”换发展“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