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从“世界级难题”到“中国样板” 何以苏里格

发布于: 16小时前
已被浏览: 14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推荐理由

  本文深度剖析了苏里格气田从“世界级难题”蜕变为“中国样板”的突围之路。面对“磨刀石”般的储层,长庆油田通过地质认知重构与技术创新,使低品位储量从“难动用”变为“动得好”;凭借全方位优化管理,实现了苏里格气田“低成本、高产量”开发致密气的目标。文章还前瞻性地展现了其向“风光气储氢”综合能源基地转型的战略布局,为传统能源基地的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7月的毛乌素沙地,热浪滚滚,钻塔林立。钻台之上,钻井作业人员实时调整着钻井界面,精准捕捉钻压、转速等参数的契合点;地层深处,钻头蜿蜒穿越2亿年的古生界致密砂岩,精确寻找良好的油气显示。截至7月7日,苏里格气田今年累计进尺已突破140万米大关。这不仅是数字的跨越,更是苏里格人躬耕能源沃土的生动注脚。

  认识重构——

  探寻石头缝里的“找气密码”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气田,储层渗透率在0.05至0.3毫达西,仅为常规气层的百分之一,其储层就像“磨刀石”,天然气被困在纳米级的孔隙中难以流动。

  早期,秉持“先肥后瘦”的开发理念,苏里格气田优先开采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经过10余年的开采,气田储量品质下降、成本效益失衡,且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原有的致密气开发理论和技术不再“灵验”,开发难度与日俱增。

  “如今的储层就像深埋在地下的小土豆,不仅‘薄散差’,而且难以精准预测。”长庆气田开发地质高级专家王继平的比喻,道破了转型期的开发困境。

  面对难题,长庆科研人打破固有思维,重新认识气田成藏特征,聚焦小尺度构型单元,精细分析上千块岩芯样本,结合三维地震资料与多学科联合评价,研发出储层递进约束定量表征技术,构建起多层系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以苏东53-48井区为例,应用这些技术后,单井产量从0.8万立方米/日大幅提升至3.2万立方米/日。”长庆勘探开发研究院苏里格气田开发研究所的刘莉莉说。

  创新突围——

  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跃迁

  “我国致密气仍具有较大的上产潜力与发展前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长庆油田特聘首席专家贾爱林的论断,为长庆致密气的发展坚定了信心。

  “造缝是致密气采出的关键。”长庆气田提高采收率高级专家徐文介绍,“苏里格气田低品位储层孔隙结构和类型复杂、厚度小,造缝难度极高。”

  “但骨头再硬也要啃。”长庆科研人基于精准的储层表征,依托井网试验攻关,构建了“部署集群化,设计差异化”的多井型大井组立体式开发模式,推进勘探开发、地质工程、地下地面三个一体化,全力落实高效开发策略。2016年,自主研发的“地层条件逐级降压物理模拟法”取得突破,再现了气藏衰竭开发过程的细微变化,精准掌握了不同品质储层特性和压力衰减与渗流边界响应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优化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开发井型优选模型”提供依据。

  如果说“找到土豆”是第一步,那么“串接土豆”“切开土豆”则是攻坚的核心战场。为了找到经济有效的方法,长庆油田打破常规,创立水平井三维靶体设计和精准密切割压裂布缝方法,实现井网、井型、缝网的协同匹配,使低品位储量从“难动用”转变为“动得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曾指出,长庆油田致密气开发的核心在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长庆油田推行“四化”管理,坚持效益优先,从项目设计规划,到钻采全链条工程体系高效推进,再到生产运营全方位优化,让苏里格气田“低成本、高产量”开发致密气成为现实。钻井施工中,小井眼优快钻完井技术使工程投资降低30%;首创的2寸连续管“节流控压+柱塞举升”采气技术,让气井延长稳产期的同时,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14.5%。

  近10年,苏里格气田3次刷新并创造了5256米亚太地区陆上气井最长水平段纪录,3次打破并创造了日压裂30段的国内施工效率纪录……从跟跑到领跑,曾经的“硬骨头”致密气,变为支撑我国第一大油气田发展的“主战场”。

  聚焦前沿——

  擘画能源转型的“全新拼图”

  “守好300亿立方米的‘产气红线’,是我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副院长张燕明表示。作为国内天然气的重要生产企业,长庆油田以科技为刃,誓要把隐匿在苏里格气田地下千米的清洁能源“悉数唤醒”。“新的‘作战清单’已然清晰。”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李进步介绍,“我们计划通过剩余气精准预测、井网井型优化、注气补能开发等技术,在‘十五五’期间将气田采收率再提升5%至7%,相当于再建一座大型气田。”

  苏里格气田不仅“蓝金”滚滚,而且风光资源丰富。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长庆油田在深化应用智能间开、地面优化等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苏里格零化石能源消耗基地、绿色零碳示范井场等建设,不断改善能耗结构,让每一方天然气的诞生都烙上低碳印记。

  下一步,在苏里格气田现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将充分发挥天然气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以苏里格深度处理总厂建设为切入点,规划建设300万千瓦风光项目,依托乙烷制乙烯、光伏制氢等前沿技术,打造苏里格“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向建设绿色低碳综合能源体系不断迈进。

  如今的苏里格气田,科技感扑面而来:天然气处理厂里,巡检机器人自动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措施现场,智能柱塞在远程操控下实现自动排采;监控平台上,员工通过无人机对气田骨架管网进行巡线……随着数字信息化和智能集成化技术的发展,长庆油田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提升气区集约化管控和智能化运维水平,为气田高质量发展插上“数智之翼”。(长庆石油报记者 刘娟 通讯员 刘凯旋)

本文关键字: 从“世界级难题”到“中国样板” 何以苏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