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先天资源禀赋不足、勘探开发超过60年、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吉林油田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管理创效,不断探索建立低碳转型生产模式,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使老油田得以焕“新生”。
今年一季度,吉林油田油气生产实现“双超”运行,新能源业务发展蹄疾步稳,生产经营态势持续向好。
产业升级:从老到新,多能互补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已勘探开发60余年的吉林油田,“稳”已不易,“升”则更难。如何为老油区插上逆龄起飞的翅膀,再画出一条成长曲线?
面对资源品位差、效益稳产难、历史包袱重等难题,吉林油田彻底进行思想革命,着力更新发展理念,按照集团公司党组为吉林油田制定的“三分天下”策略,从顶层设计入手,在传统能源生产基础上,全力实施千万千瓦级风光发电、500万吨级碳埋存、百万吨标煤级清洁能源利用“三大工程”,积极构建“油气+新能源”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多能互补、低碳转型的核心业务支撑。一季度,吉林油田绿电发电量达3亿千瓦时,累计突破12亿千瓦时,新能源生产当量折合11万吨标煤。
在风光利用上,吉林油田发挥资源、土地、设备、人员等优势,全力挺进新能源主战场,建成15万千瓦风光项目和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绿电自消纳和规模外送“两手抓两手硬”。零碳原油生产过程中,吉林油田在新立Ⅲ区块示范区通过100%绿电替代、地热与光热技术集成,使碳排放量降至负值,打造了国内首个油气行业“零碳工厂”。在降碳方面,吉林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实现国内最大规模碳注入。目前,吉林油田正在为国内首条注入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二氧化碳管道开工建设做好准备,届时将形成覆盖吉林全省的碳产业链,不仅能实现自身“碳减排”与“油增产”双赢,还将带动吉林地区其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从破到立,技术迭代推动低碳革命
升级产业链,要与创新链相融合。吉林油田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自主技术攻关为核心,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形成了覆盖低碳生产全链条的“硬核”科技体系,以技术迭代助力老油田转型发展。
吉林油田紧跟技术动向,以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为动力,持续推进低碳绿色开发规律再认识、趋势再分析,发挥多元化创新联合体作用,深化光伏绿电规模替代、风电规模上网、余热地热高效利用、庙20绿电孤网运行等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关键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步伐。吉林油田以“六大科技专项”为统领,找准制约老油田效益发展、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制定技术攻关清单,通过创新实施“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办法,着力在核心技术攻关上“破风”而行。其中,在CCUS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集成“CCUS+新能源+集约化注采+智能化管控”等新理念,持续保持CCUS技术领先地位。目前,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形成了九大核心技术集群,获国家专利30余项。
管理创效:从细到精,挖掘潜力释放转型红利
吉林油田立足生产经营实际,创新管理思维,以数字化赋能为依托,大力实施“五效”管理,积极构建精益化运营管理创效生态系统,推动降本增效与绿色发展有机统一,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盘活人力资源,释放人员红利。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结合转型发展所需,吉林油田成立人力资源专班、外部市场专班、未上市业务重组专班,统筹联动,持续优化前线、后勤人力资源。同时,持续推动工效联动,不断用绩效考核“指挥棒”激活全员推动转型发展的动力。
盯紧过程,实现低碳运营。吉林油田强化运行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管控,突出“五效”管理抓效益提升,即找有效益的储量、采有效益的产量、建有效益的产能、干有效益的项目、育有效益的产业,通过培育打造CCUS 2.0版、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各个“单项冠军”,逐步实现转型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全面发展。公司通过专班推进以峰值电量压减、老井动管柱作业压减、无效井治理、自用油气压降、非生产支出控降等为主要内容的“真金白银”工程,在安全合规前提下,不断向管理过程要效益,以高效管理推动实现企业高效发展。2024年,吉林油田通过近百条管理措施的落实落地,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