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黄盛)在卡塔尔建设阿尔卡萨光伏电站、在巴基斯坦攻克大沃风电项目……新能源是国资央企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展开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此背景下,国资央企积极扩大新能源合作的朋友圈,秉承互利共赢的理念,发挥我国企业的优势,推动新能源更好、更快地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国资央企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正由点到面,呈现出全品牌、全球化拓展,具有地域覆盖面广、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涵不断提升等特点,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供应绿色能源产品,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中国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应对气候变化及保障绿色能源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中国钢研与意大利船级社(RINA)于日前签约,共同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材料技术需求,搭建面向低碳新能源材料研发、评价和工程应用国际合作平台,提升新能源领域材料技术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此向记者表示,国资央企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近年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纷纷涉足新能源领域,并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境外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能源投资,在技术与人才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推进新能源国际合作可以与其他国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海外市场布局优化,积极参与新能源国际标准制定。同时,这也是践行全球可持续发展倡议,推动发展成果广泛共享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