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国内成品油产业链规模调整与结构转型之年

发布于: 13天前
已被浏览: 100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成品油消费加速下行,中长期或将“汽降柴减煤增”

  外部环境与行业阶段特征叠加,汽柴油消费拉动力持续转弱。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成品油消费,特别是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生产性用油变化,取决于宏观经济与行业的增长趋势。202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期,整体来看增速放缓的大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在房地产、传统基建、建筑施工、采矿、大宗生产加工等“旧动能”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政策传导仍待观察,2024年产业景气程度处于近5年低位(2022年特殊情况除外),产业同比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难以形成有效增量,带动相关的运输需求和行业用油随之萎缩。

  从行业变化趋势看,车用油需求分别占汽油消费结构中的95%以上和柴油消费中的75%~80%,传统燃油车保有规模的变化基本决定了汽柴油消费的天花板。从增量数据来看,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3125万辆,比上年增长1.2%(增速较2024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燃料结构来看,乘用车领域新能源较汽油的优势已全面确立,特别是混合动力是分流燃油车的主力,预计燃油乘用车销量比上年下降约14%;商用车领域则存在“新能源攻占短途,LNG挤占长途”的“两头”替代效应,预计整体商用车销量保持1.5%~2%增长,其中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稳步提升,LNG商用车渗透率到达高位,使燃油商用车销量比上年下降约5%。而在电、气冲击下,传统燃油车(汽油+柴油)保有量规模已接近增长尾声。

  交通用油“双轮替代”持续提速,增量效应继续放大。在总体消费萎靡的大背景下,替代资源总量和占比快速提速。2024年替代资源总量5600万吨,比上年增长19%,占成品油终端消费13.8%。新能源超过天然气成为最大的替代品种。预计2025年替代资源总量6440万吨,比上年增长15%,占成品油终端消费的16.2%,主要增量依旧来自电动汽车及天然气汽车。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全年销量1287万辆(含出口),渗透率达41%。预计2025年销量达1470万辆,比上年增长20%,渗透率超过50%。2024年保有量达3070万辆,2025年将进一步提高至4220万辆,占汽车比重12%,造成燃油车保有量达峰后下降,2025年替代汽柴油3440万吨。

  天然气汽车方面,2024年全年销量17万辆,保有量达73万辆。预计2025年保有量增至92万辆,占重卡保有量10%左右,替代柴油1320万吨。

  航煤增长难抵汽柴油减少,整体需求减少3%左右。综合来看,整体汽车销量维持低速增长,燃油车保有量受电动车冲击增长乏力;传统动能领域难寻恢复动力,仅民航市场稳健增长态势相对确定。预计2025年成品油终端需求同比下降2.8%,至3.93亿吨,其中汽柴油需求合计下降1448万吨。

  汽油车保有量仍有增长,但用油需求加速萎缩。2024年,我国汽油车保有量2.69亿辆,汽油消费量1.77亿吨;预计2025年汽油车保有量2.74亿辆,比上年增长约2%,汽油消费1.73亿吨,比上年下降2.4%。

  航煤重回潜在增长周期,但2025年仍处恢复阶段。2025年航空货运周转量和客运周转量都将恢复到2019年水平。由于航煤消费与民航客货运周转量相关性很高,2025年民航周转量恢复至正增长,推动消费量增长,但单耗水平将延续2019年前的递减趋势。预计2025年航煤消费4210万吨,比上年增长6.9%,2019~2025年年均增长2.4%,仍然低于2015~2019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

  产业转型和替代发展使柴油突破平台期后快速下降。从整体柴油消费看,柴油消费部门主要是工业生产和运输领域,柴油消费与工业增加值走势基本一致,但拉动力持续减弱,特别是随着燃料替代差异持续拉大。结合以上用油行业分析,预计2025年柴油终端消费1.73亿吨,比上年下降5.5%。

  炼油规模增长接近尾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双调整”压力持续增大

  国内炼油产能继续扩张,但后续项目存在不确定性。2024~2025年,裕龙岛、镇海炼化扩建及大榭石化扩建按照计划先后投产,“十四五”产能扩张基本完成。同时,2020~2022年在传统地炼完成集中产能置换及100万吨/年以下小规模炼厂关停后,全国目前仍存在3000万吨/年左右产能(来自200万吨/年以下产能炼厂),2025年集中关停可能性较小,考虑到目前地炼企业经营情况,预计存在关停可能性的产能在600万~1000万吨/年。预计2025年国内炼油产能在9.6亿~9.7亿吨/年,基本达到峰值水平。

  内需萎缩,出口受限配额,过剩压力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从供需平衡角度看,2025年国内成品油消费比上年减少约1150万吨,在考虑成品油出口配额较2023年水平小幅增长的基础上,炼厂产品结构调整压力增加,国内成品油收率需在2024年小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收窄1~2个百分点(2023年成品油收率62%,2024年成品油收率61%,预计2025年成品油收率59%左右)。

  成品油市场整治持续推进,非合规经营行为难度不断提升。2022年开展的市场整治行动,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成品油行业排查与监管行动。新的报税系统和发票体系自2018年启用,进口调和油原料在2021年受到限制,部分地区也开始推广加油站税控系统,但当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及相关政策变化时,市场仍表现出了局部性、暂时性的波动。这意味着在流通体系中仍然存在着相当规模的低效产能及非合规资源,占据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市场稳定性。

  从政策执行效果看,国内成品油市场非合规运营压力持续增大。一方面,需求低迷使传统地炼企业开工负荷持续下降,2024年6月开工率一度跌为50%左右,较2023年同期收窄近15个百分点,近期随着集中检修结束和汽油需求活跃有所恢复。2024年全国非国有炼厂(含一体化企业)开工负荷比2023年下降3.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烷基化等原料消费税口径的不断明确影响调和油厂商生产和盈利,政策收紧下调和油市场持续萎缩。2024年6月,山东、东北、华东、西北等地区开展税务稽查,多地调和油商停工避险,部分顺应政策趋势退出调和油市场,原料市场资源流向进一步往炼厂端倾斜。预计,2025年市场整治行动将延续当前方向,在支撑体系完善与管理手段健全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深化前期行动成果。

本文关键字: 国内成品油产业链规模调整与结构转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