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冀东油田新能源运城分公司员工马荣彪和王兵,在山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4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项目现场,精心梳理项目建设前期手续。该项目是运城市中心城区首个采用地热能集中替代传统供热的示范项目,开创了国内市区群采群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先河。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冀东油田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先试,奋力开拓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市场,逐“热”而行,化茧成蝶,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交出了精彩答卷。
进军“山河四省”
擦亮“冀东地热”品牌
冀东油田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在做好传统油气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先行先试,向“热田”进军,以冀东速度、冀东温度、冀东质量擦亮“冀东地热”品牌。
2024年,冀东油田成功拓展山西运城、山东聊城冠县西部片区、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等地热供暖项目。今年年初以来,河北邯郸魏县地热供暖、河北唐山汉沽经开区地热供暖、山东东营经开区“地热+”供暖、河南开封冷热一体化等项目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四个千万平方米级地热开发利用集群。
创业艰难百战多,冀东油田地热供暖市场的开拓并非一路凯歌,早期屡遭挫折、时常碰壁。
作为石油人,冀东油田地热开发项目团队成员骨子里满是不服输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退缩。在业务接洽时,他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地热供暖的环保优势——相较于传统燃煤供暖,可大幅减少碳排放,守护蓝天碧水净土;集中供暖优势——能有效利用能量,合理配置实现采灌平衡;舒适体验——室内温度达标率高,让居民在寒冷的冬季里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团队逐渐赢得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信任,成功打开市场。
曹妃甸新城,冀东新能源崛起的摇篮;武城地热,山东省最大的单体地热集中供暖项目,也是中国石油“走出去”、矿权区外的第一个地热供暖项目;开封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地热,中国石油首个挺进中原的地热供暖项目;山西运城,晋西南城市清洁供能示范区……冀东油田以京津冀地热供暖示范基地为依托,已先后与全国8省份16市开展业务对接,建成自营地热、余热利用项目14个,面积达1452万平方米。冀东油田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新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吕博舜表示:“我们要做‘地热+’,而不是‘+地热’,要梯级利用好地热资源,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攻关“核心技术”
夯实“开疆拓土”底气
冀东油田于1985年开启地热能研究之旅,1991年投用南34X1地热水井,2012年实施高一联采出水余热利用。
凭借在地热能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积累的经验,冀东油田从油区内小范围的用热替代、余热利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并建成全国最大单体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曹妃甸新城地热供暖项目,全国首个新农村地热供暖项目——曹妃甸柳赞新农村地热供暖项目,成为中国石油地热能开发先行先试的“探路者”。
在技术研发早期,冀东油田利用废弃油水井进行域内地热能开发试验。当时的规模仅仅局限于少量的废弃油水井,产生的热量只能满足周边小范围内的用热需求,但这些试验在“双碳”浪潮中的价值非同寻常,有了“星星之火”才会有“燎原之势”。
冀东油田抢抓“双碳”机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先行先试建设大型清洁能源替代、余热利用和地热能集中供暖项目,举全油田之力攻破一道道技术壁垒。尤其是砂岩储层无压回灌难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仅会白白浪费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还有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通过多专业联合攻关,冀东油田创新形成了地热能开发利用6大类18项特色技术,涵盖地热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后评价等全链条技术体系,突破性地实现了地热开发“取热不耗水、百分百无压回灌”目标,制定发布了中国石油首个地热评价标准,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热资源定量评价”和“多场耦合约束下的集群式开发”2套技术体系,形成专利18项,领跑全国地热市场。
建设“示范工程”
深耕“绿色能源”赛道
着眼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冀东油田与山西运城热力公司强强联合,达成全面深度合作意向,携手推进“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24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工程项目”。该项目通过应用“采灌结合、等量回灌”先进技术,钻探17口地热井,新建地热水集输管网、现代化热源站、调度与客服中心及生产辅助用房等,可全面替代运城市经济开发区东区热源厂,提升区域供热能力与质量,年可节约燃气1754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万吨,对于当地能源结构调整、清洁取暖改造、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知难而进,砥砺前行。运城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岩层变化多端,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繁多,给地热井的勘探和钻井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破解难题,冀东油田地质技术人员扎根运城,深入研究当地的地质资料,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地质勘探报告,结合实地考察,采用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地热储层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密切跟踪钻井过程,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钻井工艺和参数,保证井控安全。
冀东油田成立项目协调小组,与运城市热力公司、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等密切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上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口先导试验井采灌试验成果优异,采水量、回灌量、出水温度均达到预期目标,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标委会回灌认证。完成了8口地热井钻探和地热水集输管网、热源站、生产辅助用房等建设,成功并网试运行,实现了“零碳”暖居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地热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冀东油田将继续统筹品牌培育与市场开拓,全力推进“转型发展”提升行动,努力打造中国石油首家碳中和油田,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冀东力量。(记者 朱米福 特约记者 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