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亮点:脱硫溶剂、硫黄回收催化剂、尾气加氢催化剂等“西油”品牌产品,具有质量稳定、活性优异、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5月19日,新能能源有限公司煤制甲醇项目硫黄回收装置稳定运行,装置中使用的是西南油气田公司自研的大孔硫黄回收催化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打造“科研创新—产业链条—人才培养”+“室内研究—中间实验—现场验证”+“规模生产—平台转化—持续优化”新途径,促进多专业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该公司自研的脱硫溶剂、硫黄回收催化剂、尾气加氢催化剂等“西油”品牌产品,凭借质量稳定、活性优异、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国内炼化企业以及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
“我们自研的硫黄回收催化剂系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石油首届专利奖优秀奖,部分产品性能超越国外同类产品。”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天然气净化研究所所长刘其松自豪地说。
天然气研究院能特公司副总经理汪文斌每天准时到生产车间开展例行巡检工作,依次核查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操作人员的作业情况,重点检查产品外观质量及工艺数据记录的完整性。这种标准化巡检流程,正是公司“一卡五关”质量管控体系的具体实践。
为保障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西南油气田创新构建“一卡五关”质控体系,即生产环节严格遵循工艺操作指导卡,通过量化管控原材料配比、反应时长等核心参数,实现生产过程全要素可追溯;质量保障通过依托首道原材料入厂检测关、生产过程首釜验证关、成品自主质检关、第三方权威检测关、天然气研究院实施的月度库存产品抽检关等“五重关卡”,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
“我们的产品用于天然气净化,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给净化装置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加强全过程管控,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汪文斌说。
目前,西南油气田液体车间生产的脱硫溶剂,被运往多家油气田公司的天然气净化厂,将纯净的天然气送到用户端。(特约记者 梁庆沙 通讯员 朱宏扬)
外界反响》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合成车间硫黄回收工段专工 张志远:
公司的含硫气体处理装置以前使用进口催化剂,时间跨度长和到货时间的不确定性给生产安排带来困扰。今年开始使用西南油气田自研的催化剂,简化了进货流程,提升了车间的生产效率。同时,该催化剂在反应器里的反应效果好,吸附再生能力强,回收率高。产品售后的技术服务也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