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测值增高,地质工程师加密监测,钻井液工程师提高钻井液密度,钻井工程师做好大排量模拟承压。”5月13日,西部钻探准东钻井公司XD70505钻井队钻井工程师李晓硕在专家管理系统收到夏217井完井技术指令,迅速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学习,分派工程技术任务。这是西部钻探深化应用“井工程”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以来,西部钻探坚持系统推进钻井施工作业,完善以井筒为核心的各专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化应用以钻井为产业链“链长”、钻井工程师为“井长”的“井工程”管理模式,促进智慧集聚、技术集成、模板升级,扎实推进QHSE提质攻坚工程。
三级联动解难题
指令任务横向到边覆盖全专业,指令发布纵向到底直达现场
2024年以来,西部钻探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抓手,整合地质、钻井等一线工程技术力量,组建现场工程技术班组,指定钻井工程师为“井工程长”,一体化管理现场工程技术工作,建立“日碰头”“两纠偏”机制,做到施工前技术交底纠偏和施工后分析纠偏,消除地质工程信息差,从源头降低故障复杂风险。
“重点探评井‘井工程长’由二、三级工程师揭榜挂帅,重点区域由企业高级专家、一级工程师驻点指导。”西部钻探工程技术部一级高级主管张卓说。
今年4月,西部钻探搭建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线上技术指令下达流程,下达任务指令1.3万条,做到指令任务横向到边覆盖全专业、指令发布纵向到底直达现场,提高后方支持与基层处置效率。分专家团队、管理团队、队站工程师三个层级用好工程技术力量,将施工现场细化为7个一级区域、16个二级区块和78个三级区块,分区域、分区块、分专业矩阵式管理专家团队,使“井工程”管理覆盖至全区域、全专业、全井口。
在征探1井钻探过程中,面对井下压力系统紊乱、漏失层位复杂等技术难题,西部钻探推进“井工程”管理,建立“现场处置+远程支持+专业协同”三级联动机制,组织专家会诊,调配专业化技术力量,通过优化堵漏配方、改进控压工艺、动态调整钻井参数等系列措施,高效完成了8次井漏等复杂故障的处理。
“链长”掌舵强统筹
“听得见炮声的人发号施令”,将钻井实践应用与专业攻关研究拉得更近
为全方位保障钻井提速和故障复杂防治,西部钻探构建系统思维,缩小认知差,提升融合度,明确钻井公司全井筒工程“链长”和技术“链长”的管理定位,赋予集成各专业技术“为我所用”的技术职能,构建预判管控风险、实践评价技术、统筹监管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
“‘井工程’管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发号施令’,既解决了隐性损工时间问题,又实现了各专业技术的集合,提升了方案在现场的执行力。”西部钻探XD70505钻井队队长何文博说。
在风险合作区达13井区,卡钻、井漏、溢流等情况频发。钻井工程师根据层系钻完井难点,向专业化工程师提需求,将地层风险预警至每米岩屑,将钻井液性能精确到小数点、标定至每米进尺,增大工器具额定使用时间趟钻进尺,大胆测试施工参数的极限值,通过钻完井实时优化系统确定施工最优解。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要体现在现场应用上的精益求精。‘井工程’管理将钻井实践应用与专业攻关研究拉得更近。”李晓硕说。
针对“小三开”井身结构井塌、井漏风险,西部钻探提出降密度防漏举措,做到“一米一预警、一层一密度”,精准卡层预判风险,钻井液密度安全窗口较设计降低了0.3,提高了钻井液封堵造壁性能;合理调整排量和钻速,使水平段复合钻进最高达到99.69%,区块平均钻完井周期缩短至60天以内,同比提速40%。
模板迭代强根基
将区域内多口井当作一口井来打,不断优化提速模板
同样的提速模板在不同单位、不同队伍打井结果不一样。2024年底,XD70505钻井队在达13井区四井平台的施工进度,比设计时间提前103天,累计刷新区块8项纪录。“成功的关键就是将区域内多口井当作一口井来打,不断优化提速模板。”何文博说。
在达13风险合作区,西北钻探发挥“区域项目+井工程”管理优势,持续攻关优快钻井技术工艺,制定地质工程“双甜点”方案,加强工程、地质、泥浆一体化融合,确保井段无风险、泥浆性能优、井眼通畅,优选“单弯螺杆+钻头优化+低密度钻井液”等提速工艺,攻克复杂防控难、钻井周期长、效益不达标等难题,实现50天内完井。
在中佳9井区,玛湖项目经理部专项开展“易失稳垮塌”技术难题攻关,联合油田试验“二开井身”结构。地质工程师细致刻画区块地层压力剖面,制定“分层分段控制密度+差异化复合井眼”区块专项技术方案。“井工程长”抓实全工序时效管理,首次在中佳探区实现30天内完井目标,较邻井提前20天以上。
西部钻探深入推进“项目+专业化”管理,跨专业、跨单位抽调技术专家,以重点区域、重点井为单元,组建区域全井筒多专业技术团队,现场驻井剖析标杆队站典型做法,区域巡井分析短板不足,厘清专业“小账”与钻井“大账”,将区域提速经验分享会开在钻井现场,在优化完善区域提速模板的同时,增加单井成本的模板,推进区域规模提速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