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焦玉娟 通讯员 倪勇)近日,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主导研发的“智能平台间歇气举及半闭式气举工艺”取得阶段性突破,成功打破涩北气田低压井开发技术瓶颈,为老气田盘活剩余储量、提升产能注入科技动能,该技术目前已在涩北气田开展应用,成效显著。
作为青海油田的主力气田,涩北气田地层压力逐年降低,传统开式气举工艺存在举升效率低、智能化不足等问题,大量低压低产井陷入停产或低效状态,严重制约气田效益开发。为此,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联合专业科研团队,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构建起兼具智能决策与精准适配特点的新型气举技术体系。
在智能控制方面,团队搭建的间歇气举优化控制系统成为该气田的“智慧大脑”。该系统依托创新控制模型与PID算法,可实时分析井下液量、油套压力等数据,自动计算最优注气参数,实现从人工调节到智能管控的跨越。截至目前,该系统平台已覆盖涩北气田670口井,在一号、二号、台南区块上线率分别达96.77%、83.3%、84.77%,预计年底可实现各气田气井上线率不低于95%,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针对低压、低产、高液气比的“边缘井”,团队应用半闭式气举工艺,通过“气举管柱兼封隔器+气举阀工作筒”一体化设计,精准破解注气难、启动压力高的难题。在S2-113井应用后,该井日增产天然气0.32万立方米;T5-18井应用新工艺后,日排液量389立方米,实现集中增压气举连续排水采气,有效盘活了“停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