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在产量与间抽平衡点上挤出真金白银

发布于: 2025-07-15
已被浏览: 520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扶余采油厂间抽井占总井数一半以上,日节电超4万千瓦时,推动用电从传统的24小时转向更高效的模式,并在吉林油田推广应用——

  ■推荐理由

  面对产能压力、设备老化、成本压降空间收窄等多重挑战,老油田如何实现本质扭亏?本报联合《吉林石油报》,深入探访吉林油田如何以节电节气为主线,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从理念革新、管理优化、技术突破三个维度,掀起一场系统性节能革命。

  文章亮点在于打破“重生产轻节能”的传统思维,将“人人装节能阀”的理念转化为“躲峰填谷”“间抽效益生产”等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更通过智能电控、地热应用等技术创新,构建起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路径。吉林油田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7月11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对2700口油井进行间歇式抽油(简称间抽)。截至6月底,该厂间抽井已占全厂总井数的一半以上,日节电超4万千瓦时。

  这是吉林油田以提高间抽执行率为突破口,刀刃向内抓节电节气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以来,吉林油田通过全方位提质增效,生产用电、用气在消纳增量的同时,分别实现硬压降583万千瓦时和657万立方米,降本增效价值超2000万元,为本质扭亏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能。

  面对产能压力加大、设备老化、成本压降空间收窄等多重挑战,吉林油田如何从庞杂的生产系统中“挤”出来2000万元?答案在于一场贯穿理念革新、管理优化与技术突破的系统性节能革命。

  人人装上“节能阀”

  从“大摊子”里“挤”效益

  作为能源生产中两大主要耗能指标,吉林油田的年均电费和自用气费用分别约占运行成本的30%、9%。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吉林油田的生产用电用气量呈上升趋势,压降难度前所未有。

  “想管好这个‘大摊子’,干部员工的心中必须得有‘图纸’,才知道咋‘施工’。就跟自家过日子一样,人人在脑子里装上‘节能阀’,才能主动节、真正节。”这是吉林油田决策层的共识。

  吉林油田党政班子积极转变观念,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围绕生产全流程,聚焦关键领域,开展了一场节电节气攻坚战。

  树牢效益生产理念。吉林油田紧紧围绕原油、天然气、新能源3条赛道,充分发挥提质增效专班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用电从传统的24小时生产模式向更高效更节约的生产模式转变,努力寻找产量与间抽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开创效益生产、优化运行、节电增效新局面。

  构建责任体系。吉林油田将节电节气确定为“一把手”工程,专班推进、统筹部署,累计制定并实施节电节气措施24类96项,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推进生产用电用气控降,确保“部门有责任,基层有指标,员工有压力”。

  创新激励机制。吉林油田持续优化实施节电节气奖惩办法,将节电、节气纳为重点考核指标,坚持日跟踪、月分析,严考核、硬兑现,激发全员内生动力,形成向每一度电、每一方气要效益的浓厚氛围。

  给生产装“调控器”

  从运行里“挤”出“双节余”

  只有过程管细管好管精,才能在系统的海绵里“挤”出想要的成绩。

  近年来,吉林油田大力实施降本增效工程,积极建立公司、厂、站队三级管控模式,“抠”字挖潜力,“狠”字抓过程,为系统安装“调控器”,让生产随时组织到位、运行处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生产用电用气“双节余”。

  在节电管理上,吉林油田狠抓机采等各系统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持续开展以尖峰电量压减为主体、以示范区引领等为重点的电量压降专项工程。挖掘吉林省电价峰谷差的潜力,大力推行“躲峰填谷”。各生产单位“峰段少生产,谷段全运行”模式已然形成。持续推行间抽效益生产工程,间抽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间抽井数较2年前增长了30%。

  在自用气压降上,吉林油田持续扩大季节性冷输范围,采取压力升高排除法,对站外掺输系统进行停掺输试验。目前,“冷输+季节性冷输”井已提升至9300口井。深化物联网应用、地温监测等手段,通过“一环一策”,预计延长季节性冷输时间至244天以上。今年上半年,该油田通过派专人监测物联网回液温度、严控常规气过程等举措,自用气量下降了445万多立方米。

  以技改为突破口

  “挤”出节气创效加速度

  近年来,吉林油田加大“两化”转型步伐,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规模,通过引入智能电控系统,实现对抽油机、注水泵等设备精准调控。目前,生产指挥系统已具备全面远程启停和调控功能,能耗效率提升了3%以上。

  为实现节电、降费、减碳的目标,吉林油田通过技术改造,减少1200多座单井罐,节电3600万千瓦时。积极探索注水系统的新技术应用,通过注水泵切削减级、末端管网增压等举措,日节电量达1.4万千瓦时。持续推进清洁替代工作,实现余热应收尽收、有利区地热应用尽用、自消纳项目应建尽建。以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原则,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清洁能源装机总规模达54.41兆瓦,节气创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对西部厂区供暖替代、扶余中区放水站余热利用、扶余中十二站电锅炉改造等项目实施技术改造,新增替代天然气能力达212万立方米。

  同时,吉林油田以“红岗模式”为模板,因地制宜开展多能互补技术组合,形成了以电替热、以热促电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在全油田范围内推广。上半年,红岗采区富余伴生气通过加压输送替代管网气、净化压缩后入流程等方式,梯次实现了燃油、管网气、放空气“清零”目标,累计增加商品气424万立方米,创效660多万元。(吉林石油报记者 刘晓娣 通讯员 于向辉 赵景涛 李生阳)

本文关键字: 在产量与间抽平衡点上挤出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