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9-8918-1862  |  关注公众号
免费注册
 |  立即登录  |  个人中心  |  帮助中心
商品 店铺

碳封存成德国工业脱碳“首选”

发布于: 2024-03-26
已被浏览: 642
来源: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近日,德国政府发布一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应用框架草案,提出将借助补贴等方式支持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应用发展,力求到2030年前后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发展。

  在业界看来,近年来,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下降更多来自于工业经济活动减弱,而不是生产方式清洁化,如果要达成德国既定的气候目标,强有力的脱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望成为重要抓手。

  “碳管理战略”呼之欲出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首次公布了“工业碳管理战略”,其中明确提出将建立二氧化碳价值链,推动碳管理技术应用,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与利用、负碳等技术都是其中重要手段。2月底,德国经济与气候部也公布了本国的“碳管理战略”,这被视作欧盟碳管理目标在德国的落地。

  德国的“碳管理战略”提出,将推广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使用,在德国境内加速布局二氧化碳运输体系,兴建海底碳封存设施,在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海上区域实践碳封存应用,甚至还考虑把碳捕捉技术用于天然气发电领域。另外,该战略还提出,将探索跨境运输二氧化碳并实现离岸储存,同时计划推动德国各州就永久储存二氧化碳进行立法。

  德国经济与气候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目前,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仍未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以实现气候中和,时间已越来越紧急。现在我们必须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避免出现气温升高1.5摄氏度的气候场景。”

  业界普遍认为,水泥工业很可能是德国推行碳捕捉与封存应用的“首要目标”。据了解,德国水泥公司海德堡材料已经开始筹划相关碳捕捉与封存项目,目标是在2029年实现每年捕捉70万吨二氧化碳,该项目也已获得来自欧盟委员的创新资金支持。

  不过,美联社指出,德国的“碳管理战略”目前处于初步立法阶段,要实施该战略还需敲定诸多细节,并获得德国各州政府批准。

  强力降碳措施必不可少

  此前,德国政府曾提出在204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在业界看来,按照目前德国各行业的脱碳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十分困难。

  根据德国智库机构统计的数据,去年,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73亿吨,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与1990年相比也下降了46%,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工业活动疲软,仅有约15%的二氧化碳降幅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替代等转型手段。

  同时,还有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交通、建筑两大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维持不变,与既定减排目标相差甚远,这两大领域的脱碳现状也给德国排放下降带来更多挑战。

  从“碳管理战略”声明来看,德国将解决脱碳困难领域的减碳“重担”交给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德国政府计划为“碳捕捉与封存是唯一脱碳路径的”重点行业提供相应国家资金支持,并将使用“碳差价合约机制”为项目脱碳提供相应补贴。

  罗伯特·哈贝克强调:“如果没有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德国的气候目标将‘不可能实现’。”

  应用前景尚不明确

  事实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在欧洲国家并不少见,截至目前,丹麦、挪威、荷兰以及英国都已开启碳捕捉与封存相关项目实践。以丹麦为例,去年3月,丹麦化工公司INEOS、油气公司Wintershall等大型企业宣布,将在北海建设全球首个碳封存项目,计划把二氧化碳注入已枯竭的海上油田,每年可封存的二氧化碳总量达800万吨。与此同时,挪威也在积极推进全球首个工业规模水泥工厂碳捕捉项目。

  有研究显示,欧盟27个成员国每年需要捕捉并储存至少3亿吨二氧化碳才足够达成气候中和目标,这是“惊人的数字”。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前景虽十分广阔,但其缺乏成功案例的发展现状也引发了诸多质疑。

  美联社援引德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反对者的观点称,这一技术手段大规模应用前景尚未被证实,与已经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相比,其脱碳效率也未获得认证。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师布鲁斯·罗伯逊则指出,碳封存技术最早开发于上世纪70年代,其初衷是助力提高油气采收率,虽然近年来碳捕捉与封存已转变成为气候友好技术,但实际上基本没有成功案例。

  除此以外,还有多个环保机构认为,大规模使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不可持续,可能会给后代带来长期负担,还可能会让其他“气候友好型解决方案”不再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本文关键字: 碳封存成德国工业脱碳“首选”